【大公報】[2019-11-26]必須比以往更團結才能贏回主動
【大公報】[2019-11-26]必須比以往更團結才能贏回主動

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,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。震驚之處在於,在暴力肆虐逾五個多月之後,香港的一部分民意尤其是大多數新增的「首投族」,仍然站在支持暴力的一邊。這一結果固然極度苦澀,也為未來建制派工作帶來嚴重負面影響,但這絕非「終點」。凡有選戰,必有輸贏,勝負乃兵家常事。關鍵在於,能否汲取經驗教訓,能否重整旗鼓。2003年的區選建制派同樣大敗,2007年卻可大勝。必須要比以往更加團結,才能打贏未來的政治戰。尤其在於支持警方全力止暴制亂方面,絕不能有任何動搖。
選舉結果有許多值得認真反思之處,但必須對客觀事實有一個清醒的認識。建制派固然大敗,但香港總體民意結構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。投給建制派118萬票,和投給亂港派164萬票,依舊是四六比。單議席單票制下,贏者全贏,這是造成建制派獲得四成選票卻只能獲得一成三議席的根本原因。
選舉結果懸殊的三個原因
實際上,決定此次區選如此懸殊結果的根本原因,在於三點:
第一,高度對立的社會氣氛。五個多月的「修例風波」,出現逾百次的示威遊行,反政府反中央的極端思維不斷蔓延。越是對立,也就越容不下理性溫和聲音,也就越會激化仇恨意識,建制派候選人絕大多數都是默默耕耘的,不可避免地成為政治發泄的對象;
第二,境外勢力的全面助選。不論是暴亂初期還是選舉最後階段,美國、英國以及台灣地區的政治勢力全方面介入。甚至於,在投票日前兩天,還出現鄭文傑、王立強的所謂的「間諜案」,不斷抹黑特區及中央政府,極力散播政治恐懼感。事實說明,外國勢力才是亂港派此次區選的真正「操盤者」,他們有錢、有人、有文宣,有戰略有戰術,分化手段與黑色暴力交替進行,全面控制選民情緒。
第三,四十萬「首投族」的影響。相較於四年前的選民人數,此次全港共有四百一十三萬合資格選民,多了足足有四十萬。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,而這些年輕人又是此次「修例風波」的核心參與者,立場極端。正是由於多出了這批「首投族」,投票率才被推高到七成以上,也直接推高亂港派候選人的勝算。當然, 「首投族」為何都投亂港派,這又是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。
面對大敗的結果,就是要為下一次大勝做好鋪墊。縱然說有大環境的因素、「非戰之罪」,但同時也要看到建制派陣營的不足之處,尤其在於,失去戰略主動的情況下,立場不斷後撤,令亂港派出現了不切實際的幻想,步步進逼。未來可以總結的經驗有幾個層次:第一,在亂港派全面操控輿論的情況下,建制派應當如何尋找突破口,將暴亂真相傳遞出去;第二,在亂港派以暴力威脅建制派候選人的情況下,如何創造更主動更積極的競選議題,以爭取更多的中間溫和選民;第三,在年輕一族被亂港派文宣強烈影響之下,如何做好年輕人的工作。
如果說「修例風波」暴露了香港深層次問題,那麼這次區議會選舉結果,則是將這些核心問題以更尖銳的形式展現出來。對於廣大愛國愛港陣營來說,再沒有退路,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感,必須要較以往更團結的面貌,做好餘下來的一系列政治鬥爭工作。只有堅定立場,才能換回主動,才能爭取到四年後的翻身仗。
時事評論員
李進秀